九游会文章详细信息
【铭记】昭陵博物馆中国三大碑林之一
1975年以后,昭陵博物馆将昭陵围的石碑,搬迁至博物馆内的进行集保护和展出,逐渐形成西对称的两座陈列室。这里被人们称为昭陵碑林,与西安碑林山曲阜碑林并称三大碑林。
2昭陵碑林第一陈列室
据记载,昭陵原有墓碑80多通,但是在新成立以前,地面上仅存22通石碑,也就是所谓的昭陵全碑。如今,除了李勣碑还矗立在原处以外,其他21通石碑均被移至昭陵博物馆西侧的第一陈列室。
这21通石碑分别是孔颖达碑许洛仁碑清河公主碑尉迟敬德碑褚亮碑豆卢宽碑薛收碑张胤碑房玄龄碑马碑温彦博碑杜君绰碑纪王陆妃碑兰陵公主碑裴艺碑高士廉碑张阿难碑阿史那忠碑李靖碑房仁裕碑段志玄碑。
这些碑石的撰者,均为当时知名的文人,包括岑文本上官仪令狐德棻许敬宗李义府于志宁崔行功郭正一等;书者有高宗李治欧阳询褚遂良殷仲容王知敬高正臣畅整于立正等,可谓撰书皆名流,文字俱佳品。
除了石碑之外,展厅内还陈列着大量的墓志,以尉迟敬德墓志最为著名。这件墓志石色晶莹,雕刻细腻,边长约120厘米,乃目前最大的墓志。尤其是志盖上的飞白书,笔画丝丝露白,像用枯笔写成的一样。可惜这里光线昏暗,无法拍摄墓志的原貌,大家只能看一下他的倩影了!
在展厅的入口处,安放着两件残损的石柱,它们原本竖立在烟霞镇西村西100米,一座编号为111的无名墓正南微偏西76米处。根据石柱上的文字 蒋王故妃元氏墓 石柱一双显庆元 年十一月卅日葬,初步判断这里就是唐太宗第七子蒋王妃元氏的墓葬,以及这种石柱在古代的准确称谓。
旁边的孔颖达碑座,榫口两侧均有刻字,左侧18字,右侧22字。当碑身竖起以后,这些字就被覆盖,所以一直不被世人所见。1975年,将此碑移入博物馆之际,无意发现了这些刻字。它们大不等,风格各异,布局零乱,应该是刻碑的工匠,闲暇之余留下的作品。
2昭陵碑林第二陈列室
建以,文物工作者对昭陵围的石碑进行过多次调查,相继发现了好多通石碑。由于长期埋没地下,所以很少经过打拓,这些石碑上的文字如新,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如今,他们大多被安放在昭陵博物馆侧的第二陈列室内。
在第二陈列室内行走一,依次可以看到宇文士及碑崔敦礼碑长乐公主碑唐俭碑护碑程知节碑吴黑闼碑李孟常碑李承乾碑姜遐碑豆卢仁业碑燕妃碑乙速孤行俨碑。这些石碑,原本立于墓前,所以形体高大,而且刻工精美。
在展厅的角落里,还可以看到一块残破不堪的李承乾碑。它原本位于烟霞乡马寨村西南约700米处的李承乾墓前,碑首和碑身上端已经残缺,余下的部分却字迹清晰,均为篆书,十五行。但是,碑文书写较俗,刻工也很粗糙,内容没有生事迹,只是一个简单的家系表。由此可见,李承乾以废太子的身份陪葬于昭陵,墓葬等级远远低于其他的陪葬墓。
除了石碑之外,这里也摆放着大量的墓志,它们大多都是过去几十年里,从昭陵围的陪葬墓挖掘出的。其,以贞观十五年封临川郡公主诏书刻石最有特点,它和临川公主墓志一起出土于赵镇新寨村北的临川公主墓,表面雕刻着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封其第十二女李孟姜为临川郡公主的诏书。
在第二陈列室的结尾处,还有一些后代所立的石碑。其,大宋新修唐太宗庙碑和宋游师雄题六骏图碑原本立于骏马乡旧县村的唐太宗庙遗址上,这里是宋代礼泉县治所在地;明唐祠纪事碑原本立于城关镇,这里是明代礼泉县治所在地;清防护唐昭陵碑则立于昭陵旁边的燕妃墓前。
由此可见,虽然大唐王朝已经灭亡,但是历代的统治者,以及围的老百姓,都没有忘记唐太宗的丰功伟绩,一直对他的昭陵充满敬仰之情,从没有间断过地保护着这处文化遗。如今,曾经散落在田野的石碑,被恭恭敬敬地安放在展室内,再也不用遭受风吹日晒,希望他们能够继续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